黎淑賢離世|對人歡笑恐背人愁 拆解3大抑鬱症警號 家人勸慰時一句話恐成催命符

醫生診症室

發布時間: 2023/12/27 10:55

分享:

分享:

盧惠光前妻黎淑賢(Bonnie)昨日(26日)在家中燒炭,經送院搶救後不治,終年47歲。消息指她生前曾受抑鬱症困擾長達20年,精神科專科醫生曾接受訪問指,生活上的負面及悲觀情緒,有機會誘發抑鬱症。至於如何分辨心情不佳,或已患上抑鬱症,鄧醫生指出主要留意3個核心症狀,當中是否有症狀已持續兩周或以上。

最新影片:

曾傳「來生再見」短訊

黎淑賢昨日凌晨曾與現任丈夫及友人在北角雅景臺家中舉行BBQ聖誕派對,當時並無異樣。至昨午約1時,她被發現倒臥在住所床上,廁所有燒過的炭,丈夫此前曾收到黎淑賢在自殺前傳來的「來生再見」WhatsApp短訊。

消息指,黎淑賢患有抑鬱症長達20年,需定期到律敦治醫院接受治療,無奈病情反覆。警方相信事件無可疑,列作自殺案處理。她在1998年與盧惠光結婚,二人育有兩名兒子盧俊諺(Jacky)及盧俊希(Jovan)。但可惜兩人在2006年離婚,而黎淑賢之後再婚嫁美容醫生許智政,二人育有兩名兒子許溢(Aston)、許量(Martinus)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7
+6

抑鬱症3大核心症狀

對於抑鬱症,精神科專科醫生鄧萬豪曾接受訪問指,遇上壓力或挫折,難免會出現負面情緒,假如情緒受到長期壓抑,恐會誘發抑鬱症;惟不少人面對困境時,難以分辨自己只是心情不佳,或是已經患上抑鬱症。鄧醫生表示,假如患上抑鬱症,患者或持續兩周出現以下3大核心症狀:

  • 持續廣泛情緒低落:連續兩星期或以上,對生活大部分事情感到哀傷、情緒低落。
  • 生活失去動力:經常感到失去動力,對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提不起勁。
  • 經常感到疲倦:經常覺得疲倦、能量嚴重不足

此外,患者亦會出現失眠、胃口欠佳、體重下降、集中力及記憶力變差等身體變化;久而久之,更會出現許多負面想法,導致病情加劇。假如生活中已出現失眠,伴隨情緒、焦慮症狀等,狀況已嚴重影響自己的日常生活、精神狀態及集中力,建議應盡早求醫。

抑鬱症惡化尋死徵兆

精神科專科醫生陳仲謀曾接受訪問指出,抑鬱症患者只要定期食藥複診,絕大部分都可以痊癒,但部分病人如再遇上重大打擊、自行停藥則有機會惡化。如何察覺抑鬱症患者有自殺傾向,陳仲謀指,除了長期失眠及對所有事情失去興趣和動力外,比較明顯是病人會在言語間透露尋死念頭,例如提到「唔想做人」、「做人無意思」等,而且會寫下遺言、遺書,默默地安排身後事,「例如將貓狗安排畀人照顧,將銀行卡、密碼交託畀家人等等」。除此以外,家人還可留意一個小細節:

「有一個很多人都會忽視的細節,就是抑鬱症患者,在家中突然『行唔安坐唔落』,不停在家中踱步『坐唔定』,而且表現得非常痛苦,這情況過往經常出現,反映他的病況可能已經很嚴重。」

一句說話恐有反效果

當抑鬱症患者情緒低落時,很多時家人、朋友都會不斷說鼓勵說話。陳仲謀提醒,部分說話或會帶來反效果。他舉例指,很多時家人在勸慰時會對病人說「堅強啲」、「放鬆啲」、「好小事」,然而這些指導性、批判性說話,反而有機會病人情緒更差,「有些病人會覺得『咁小事我都應付唔到,即係我更加無用』。」他建議此時親友應避免給予太多意見,「以耳代口」充當聆聽者,讓其舒發情感,去了解病人的內心感受,並表示理解和體諒。

家人有否患抑鬱?4大層面判斷

精神科專科醫生黎大森曾接受訪問表示,朋友和家人往往為未能察覺到身邊的抑鬱症患者而感到內疚,其實可透過以下4大層面,判斷身邊人會否有機會患上抑鬱症:

  • 1.睡眠:睡眠質素欠佳,出現失眠、發惡夢及入睡困難(躺到床上超過30分鐘仍沒法順利入睡),令情緒變差
  • 2.味覺變差:吃不出食物味道,又或是突然愛吃甜食
  • 3.長期便秘:腸胃出現異常情況,如長期便秘
  • 4.失去興趣:對日常生活喪失興趣,如一直盯著手機但沒有專注

作為家人和朋友,當發現抑鬱症患者面對情緒起伏時,往往想要伸出援手。黎大森指出,聆聽是「給予回饋」的最佳方法,讓其宣洩負能量。他以失眠為例,若在勸慰時對患者說「瞓唔到呀?再努力啲試吓啦!」,反而令患者更有負擔。相反,他建議此時親友應說「見你瞓得唔好,係咪有嘢擔心?可以同我傾傾!」,同時聆聽過程中不應給予意見,也不要給壓力他們要立刻好轉,只要用將心比己的方式與患者溝通,便對患者有一定的幫助。

「微笑抑鬱症」患者多為公眾人物

另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、北京市心理危機干預專家組成員范滕滕曾分享指,不少「微笑抑鬱症」的患者多為公眾人物。「微笑抑鬱症」亦名「隱匿抑鬱症」,與以往人們所認知的抑鬱症形象不同,指帶有抑鬱情緒的人把抑鬱的一面掩飾,就如戴著微笑的面具,由於不會終日愁眉苦臉,導致抑鬱症狀更難被發現。

范滕滕續指,這類患者大多有較高的自尊心,尤其公眾人物屬高危族群,他們需要以樂觀及堅強的形象示人,「他們習慣性用面具把自己偽裝起來,可能這也是一種心理防禦」。另外,大部份患者不太願意將自己的悲傷向朋友或家人傾訴,亦不願意主動求助,因此容易墮入惡性循環。

這類患者心情低落仍會勉強對人歡笑,必須深入接觸,才能察覺他們的內在情緒,但范滕滕指出,「微笑抑鬱症」患者很難長時間維持所謂的「微笑」狀態,例如患者在個人獨處或在私下場合情況,患者一般表現情緒低落及對活動失去興趣等。

防止自殺求助熱線

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:2389 2222
撒瑪利亞會24小時多語服務:2896 0000
生命熱線:2382 0000
明愛向晴軒:18288
社會福利署熱線:2343 2255
東華三院芷若園:18281
醫管局精神健康專線:2466 7350
利民會:3512 2626
協青社青少年服務熱線︰9088 1023
賽馬會青少年情緒健康網上支援平台「Open噏」:www.openup.hk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【ET Club會員積分獎賞計劃】用App換獎賞︰https://onelink.to/keyuqm